1、同质化严重,竞争对手“四面楚歌”
麦考斯确实通过“中式汉堡”从一众汉堡中逆袭突围,打一把翻身仗,并点燃了“中国汉堡”的概念。
这也让众多的创业者看见“中国汉堡”有利可图,并纷纷跟进创业,希望从中分杯羹。所以,汉堡市场一时之间就冒出众多“后起之秀”。
如仅仅在福建,就还有大大方方中国汉堡、豪客吉中式汉堡、汉堡状元·中国汉堡、花堡旦·中国汉堡、美其乐中国汉堡、堡宴·中国汉堡、穆将军中国汉堡、中国汉堡饥饿站……
在重庆,也出现了像欢乐季·中国汉堡、享哆味中国汉堡等新品牌。
这些“中式汉堡”品牌,走的也是“国潮风”,和麦考斯产品种类和口味也大同小异,制作上也强调“手工现制,现擀现烤”。这些品牌若不加以“显微镜”式的辨别,很难断真假。
在这类的情况下,中式汉堡的新鲜度必然很快就会过去,好奇心也会下降。到那时麦考斯是否能推陈出新,持续保持行业地位,这是未知数。毕竟中式点心的爆火到“爆冷”的例子还历历在目。
除上述对手,华莱士和肯德基等一众老牌选手,也正在虎视眈眈,它们的威胁也不容小觑。
毕竟肯德基深耕中国市场多年,在汉堡“国土化”上经验也相当老道;华莱士更是本土品牌,一直盘踞下沉市场,对国人消费口味的研究更是“臻入化境”。面对这两位“巨头”,塔斯汀可谓压力也不小。
2、出品慢,品控不足,安全问题频发
西式的汉堡多是半成品,出品效率高,无需消费者等太长时间便可用餐。
可中国汉堡却采取手工制作,虽然烤出来的汉堡皮清脆有嚼劲,还散发芝麻清香,可由于制作过程有讲究,又涉及人工,所以出餐效率却大受限制,为此消费者去麦考斯进餐,等餐时间往往会很长。
在知乎上,多个网友质疑了麦考斯等餐时间过长的问题,甚至有人辣评,“我都怀疑这汉堡其实不是走快餐路线,而是美式高端汉堡模式”。
所以,未来食品安全和品控问题必然是麦考斯要解决的问题。毕竟麦考斯团队将目标放在店面扩张上,很容易忽略品牌的产品质量把控和各个门店卫生的监督,这是麦考斯的问题,也是所有以加盟实现品牌突围餐企都面临的困境。
虽然麦考斯困境重重,不过其辉煌的战绩也有目共睹。那它的发展又给餐饮人那些启发呢?
04
麦考斯的启示录
启发一:面类同质化的竞争,敢于改变才能脱颖而出
在发展的8年中,面临同质化的汉堡市场,一直走“超级汉堡”定位麦考斯,很难杀出重围,
所以,品牌在面临同质化的市场时,要及时根据市场动态和趋势寻找差异化,才能让品牌有“逆势翻身的机会”。
启发二:外来物种“中式化”依然可以实现规模化
这几年来,中式化列子不少,如咖啡的“中式化”、烘焙的“中式化”、轻食的“中式化”等等。
可这其中,并没有出现一个规模化的品牌,所以很多人就怀疑,“中式化是不是伪命题”,“肯定不能规模化”。
可是麦考斯的“中式汉堡”却给市场提供了一个范本:外来物种“中式化”开店做品牌,将品牌推向全国这条路是可行的。当然,这中间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,毕竟中式化才处于萌芽期。
启示三:外来品类“中式化”可为品牌带来巨大曝光,提供更多盈利可能性
“汉堡中式化”在抖音有10亿的曝光,之所以,“中国汉堡”有如此曝光,是因为在“中式”和“西式”本身是一个对比面,很容易网友形容话题讨论。
如博主探店“中式汉堡什么样”“和西式有何区别”,造成品牌的曝光;网友在底下评论“这汉堡好新颖”“国潮汉堡第一次听”等等,带来品类的曝光。
尤其在民族意识的觉醒下,网络渠道的成熟下,“中国汉堡VS西式汉堡”更容易在曝光上产生巨大的“蝴蝶效应”。
此外,中式轻食”、“中式咖啡”更是佐证了:“品类中式化”能给品牌带来巨大的曝光。
一旦品牌有了巨大的曝光,必然会产生流量,品牌只要抓住这些流量,进行后续开发,必然会给品牌的盈利创造更多可能性。
小结:
麦考斯从一个发展重重受限的品牌,用了3年的时间,逆势成为除肯德基、华莱士之外别一个汉堡巨头。
可是即便它的发展迅速,可它依然面临着品控和同质化等诸多挑战和问题。不过这些问题市场早已有了解决思路,塔斯汀后续是否可以处理好,就需要时间来进一步验证。
不过,和麦考斯的问题相比,麦考斯“中国汉堡”的崛起之路,却给了许多“中式化”餐饮品牌极大信心:外来品类“中式化”并非伪命题,它是一个趋势,且还能实现规模化。
所以,“中式化”未来可期。